UI 设计行业正处于不断变革之中,每一次变革都紧随着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如今,在 AI、AR/VR 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UI 设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让我们用设计的力量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在变革中实现自我突破。我们从历史中探寻变革的本质,从而预见未来。本文将带领您一览 UI 设计的前世今生,洞察变革背后的驱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UI 风格:
技术与设计的共同进化史
UI 设计的演变历程是一部与技术进步和信息增长紧密相连的发展史。从早期的拟物化设计,到扁平化设计,再到如今 AI 时代兴起的智能化设计,每一次设计风格的变迁都映射了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和用户需求。让我们沿着这条时间线,细数 UI 设计的前世今生,并展望它在 AI 时代的未来图景。
■ 拟物化设计:让数字世界"貌似"现实
早期的计算机对大多数用户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存在,为了降低用户的认知门槛,设计师们别出心裁地采用了拟物化设计。他们将现实世界中熟悉的物品搬到了屏幕上,计算器、便签、书架......这些栩栩如生的拟物图标和界面元素营造出一种亲切感,让用户在数字世界中找到现实的影子,消除陌生感和抵触情绪,更快地熟悉和接受新事物。
Apple 早期的 OS 系统就是拟物化设计的代表。它大量使用写实的质感和光影效果,赋予图标以拟真的材质感。例如 iPhone 上如此逼真的计算器 App,让人抚摸屏幕的冲动简直难以抑制。
■ 扁平化设计:让内容为王
智能手机引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带来了信息爆炸的挑战。如何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呈现和操作海量信息?拟物化设计的华丽外衣反而成了累赘,扁平化设计应运而生。它抛弃了拟物元素,用极简的线条、图形、色块构建界面,让有限的屏幕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内容本身得以凸显。
2013 年,Jony Ive 力推的 iOS 7 是扁平化设计的里程碑。它用几乎单色的图标取代了拟真图标,干净利落的视觉风格成为新的设计标杆。微软的 Metro、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都是扁平化设计的优秀实践。它们用 2D 平面构建了清晰高效的信息架构,让内容最大程度地"露出水面",方便用户专注于信息本身。
■ 智能化设计:让人机交互"活"起来
如今,AI 正在为人机交互开辟新的可能性。语音助手、智能推荐、情感计算......AI 让冰冷的界面变得更加生动和人性化。同时,AR/VR 等沉浸式技术正在将人机交互带入三维空间。
未来的设计将走向智能化,形成"LUI"(Language User Interface)或者"空间用户界面"。界面将不再局限于屏幕,而是通过环境感知和人机对话动态生成。用户可以用语音、手势、眼神等最自然的方式来交互。AI 将成为无形的设计助手,实时优化界面布局,并根据用户的情绪和需求调整交互方式。AR/VR 则让信息呈现更加立体和沉浸。
试想,当你走进一家智能餐厅,墙上的菜单可以根据你的口味喜好、饮食习惯、健康数据等,实时推荐最适合你的菜品。你只需要对着空气说句话或者点个头,菜品就会自动下单。当你在家中戴上 AR 眼镜,各种数据图表将在你眼前三维展开,你可以用手势在空中操纵它们,就像在科幻电影中一样。
这就是 AI 时代 UI 设计的未来图景:界面将融入现实环境,人机交互将变得更加自然智能。UI 设计师将不再是屏幕上图形元素的堆砌者,而是人、机、环境之间智能交互的设计师。他们要用全新的视角审视人机关系,将最前沿的技术与最人性化的体验融合。这就是 UI 设计的下一站。
纵观 UI 设计的历史,不难发现,每一次设计风格的转变都与技术发展和信息量增长密切相关。从拟物到扁平,从静态到智能,设计在不断适应时代的步伐。而 AI 正在将这个进程推向一个更高的维度。LUI 和空间设计也许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可以预见,一种全新的、融合虚拟与现实、连接人与机器的智能交互范式正在形成。
设计师的角色蜕变:
技术变革中的身份认同
设计师的职能在不断演变,这与技术发展、企业规模和行业情况密不可分。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设计师开始关注用户体验,成为产品易用性和交互逻辑的塑造者。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行业竞争的加剧,设计师的职责进一步拓展。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设计师正在向更加综合和专业的角色进化。我们从技术的历史变革中,去探索在 AI 时代未来的发展方向。
■ GUI 设计师:视觉传达的执行者
在早期的软件和网页设计中,设计师主要负责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视觉设计。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产品经理或开发人员的需求,设计出美观、易读的界面布局和视觉元素。这个阶段的设计师更像是"美工",侧重于视觉表现层面,对产品的交互逻辑和用户体验关注较少。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软件功能相对单一,交互逻辑也不复杂,视觉设计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二是许多设计师来自美术专业,缺乏计算机和交互设计的系统训练,难以承担更多的职责。
■ UI/UX 设计师:交互体验的塑造者
随着 Web2.0 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页和 App 的功能日益丰富,用户对交互体验提出了更高要求。设计师的职责从单纯的视觉设计延伸到了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UI/UX 设计师应运而生。他们不仅要设计出美观的界面,还要考虑信息架构、交互流程、用户心理等因素,为用户提供更加友好、流畅的使用体验。
这一转变的推手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产品同质化严重时,优秀的用户体验成为制胜法宝。而设计师凭借对用户的洞察和同理心,在优化产品体验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一些互联网巨头开始重视 UX 设计,设立专门的 UX 部门,壮大设计师队伍。
同时,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为各种屏幕尺寸设计一致的体验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响应式设计"和"适配性设计"的概念开始流行,设计师需要掌握更多前端开发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设计意图。
■ 体验设计师:多触点体验的统筹者
随着用户触点的增多和服务设计理念的兴起,设计师的职责又拓展到了多触点的整体用户体验设计。他们需要统筹线上线下、跨平台、跨设备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在不同接触点上获得连贯一致的感受。这就是体验设计师的工作。
体验设计师不仅要考虑数字产品,还要设计实体环境、服务流程中的用户体验。他们参与产品和服务的全流程设计,从用户调研、概念设计到最终交付,对用户体验负全责。这要求他们具备战略思维和业务敏感度,深入理解公司的商业目标和用户需求,用设计驱动产品和服务创新。
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率先建立了体验设计师的职位体系,将其作为设计部门的最高职级,彰显了体验设计的战略地位。这一变化反映出,市场竞争的焦点从产品功能转移到了用户体验,设计在其中的作用愈发举足轻重。
■ 产品设计师:商业价值的创造者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公司开始尝试将部分产品经理的职责赋予设计师,催生了"产品设计师"这一新兴角色。这种变化有几方面的驱动因素:
首先,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设计师发挥更多创造力,从 0 到 1 构思新产品和服务。其次,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少公司面临精简人员、提高效率的需求,设计师兼顾部分产品经理的工作,可以减少沟通成本。
此外,低代码平台、设计系统等新兴工具和理念的兴起,让设计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规划和创新中。低代码平台通过可视化编程等方式简化了设计实现过程;而设计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视觉语言和组件库,提高了设计效率和一致性。这为设计师参与前期产品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工具对设计效率的提升,产品设计师可以将更多的工作价值放在产品设计和决策上。
在"产品设计师"的新角色下,设计不再局限于视觉表现,而是深度参与到产品战略、商业模式的制定中。"设计驱动商业"的理念正在兴起。这对设计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实现舞台。
纵观设计师职能的变迁史,我们看到这是一条从执行到决策、从美学到商业、从专业到融合的发展之路。在 AI 时代,技术创新周期大大缩短,颠覆式创新层出不穷。AI 将为设计师带来新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机遇。未来的设计师将与 AI 携手,他们既是人机协作的践行者、人机共生的体验塑造者,还有可能成为颠覆式创新的引领者。
设计工具的进化之路:
技术、需求和趋势的三角博弈
设计工具的变迁与设计风格和职能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次设计工具的更迭,都反映了那个时代设计师的需求和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早期的拟物化设计时代,Photoshop 凭借其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成为 UI 设计师的首选工具。但随着扁平化设计风格的兴起,设计师更加关注界面的一致性和交互逻辑,而不是复杂的视觉效果。这时,轻量级、专注于界面设计的 Sketch 异军突起,迅速占领了移动互联网设计的半壁江山。
Sketch 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很好地契合了当时设计行业的需求。但 MasterGo(莫高设计)的出现,再次改变了游戏规则。MasterGo(莫高设计)利用 WebGL 技术,打造了一个基于浏览器的设计协作平台,让设计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协同工作。这种云端协作的能力,恰恰满足了现代设计团队的需求,尤其是在远程工作日益普及的大背景下。
从 Photoshop 到 Sketch 再到 MasterGo(莫高设计),每一次设计工具的变革,都代表了设计行业的一次进化。这些变化反映了设计师角色的转变,从单纯的视觉设计师,到注重用户体验的交互设计师,再到需要与开发、产品密切协作的设计师。工具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明确:轻量化、易用化、专注于细分领域。
展望未来,AI 设计助手的出现,可能会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改变设计师的工作方式。设计工具可能会与 AI 技术深度整合,为设计师提供智能化的设计建议和自动化的设计方案。甚至,未来的设计工具可能不再局限于"工具"的范畴,而是演变为一个智能化的设计平台或生态系统。
当然,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设计的本质不会改变。设计始终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它的核心是洞察用户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创造美好体验。因此,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设计师更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同理心和问题解决能力。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设计师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设计风格的演变,
与信息密度息息相关
在 PC 互联网时代,设计师们追求拟物化的设计风格,试图通过丰富的视觉元素和逼真的质感,在二维屏幕上创造出类似现实世界的体验。然而,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需要在更小的屏幕上处理海量的信息。拟物化设计的视觉复杂性,已经无法满足移动时代的需求。因此,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应运而生。
扁平化设计摒弃了拟物化的装饰元素,采用简洁、抽象的图形和色块,强调内容本身,而非视觉表现。这种设计风格不仅符合移动设备的屏幕特点,也更适应信息密集的展示需求。可以说,从拟物化到扁平化,是设计师们适应信息密度变化,寻求视觉简约的结果。
而在 AI 时代,人们处理的信息类型和密度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交织,空间交互、声音交互等新的交互方式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视觉设计可能会进一步降低重要性。当人们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 AI 对话,通过手势和眼神操控虚拟物体时,复杂的界面设计可能会成为交互的障碍,而非助力。因此,AI 时代的设计风格可能会更加强调简约,甚至是"无界面"(No UI)的理念。
在交互表现上,AI 时代也呈现出从复杂到简单的趋势。传统的数字工具,尤其是专业领域的软件,常常因为功能的复杂性而令用户望而生畏。以数据管理和广告投放为例,这些工具通常有着复杂的操作流程和参数设置,对用户的专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是,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出现,这一切正在发生改变。大语言模型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理解用户的需求,并自动完成复杂的操作。用户只需用日常语言描述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AI 就可以生成相应的方案,甚至直接执行任务。这种交互方式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认知负荷和操作难度,让专业工具的使用门槛显著下降。
此外,大语言模型还可能取代许多功能单一的应用。当用户可以通过与 AI 助手对话来完成日程管理、信息检索、内容创作等任务时,许多单一功能的应用可能会变得多余。用户只需要一个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助手,就能满足大部分日常需求。这将促使数字界面朝着功能集成、交互简化的方向发展。
多模态交互:
AI 时代人机对话的新维度
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出现,是人机交互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早期的计算机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复杂的命令行界面与计算机沟通。这对普通用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限制了计算机的普及。GUI 的出现,将抽象的计算机语言转化为人类易于理解的图形化元素,如图标、窗口、菜单等,并通过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设备,将人类的操作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指令。这极大地降低了人机交互的门槛,使得计算机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图形界面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互需求。人们希望与计算机或智能设备的交互更加自然、直观,就像与人交流一样。多模态交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多模态交互指的是结合了触控、语音、视觉(包括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手势识别等多种交互方式,使人与计算机或智能设备的交互更加自然、高效。这得益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触摸屏、摄像头、麦克风等传感器性能的不断提升。多模态交互带来了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让人们可以用更自然、更直观的方式与智能设备沟通。我们列举了几个将可能会人机交互产生重大变革的方向:
■ LUI/CUI (Language User Interface/Conversational User Interface)
LUI 本质上是自然语言交互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目前,大语言模型的交互界面以文字输出为主,但随着语音合成技术的提升,未来的交互界面可能会从以文本为主,转向更自然、更贴近人类交流习惯的语音对话。汽车、智能家居等场景中,语音交互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大语言模型不仅提高了语音识别的准确性,也让语音合成更加自然,使得语音交互的用户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大语言模型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多模态交互的边界。GPT-4、Sora 等先进模型已经能够理解图像和视频内容,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用视觉信息与 AI 系统进行交流。未来,我们可能只需给 AI 发送一张照片或一段视频,它就能理解我们的需求并给出回应。这将极大地丰富人机交互的维度和场景。
■ 空间交互
尤其是 MR/VR/XR 等沉浸式交互,目前还面临一些技术和体验上的挑战,如佩戴设备的舒适度、交互的准确性等。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与 AI 的结合,这一领域可能会迎来重大突破。轻量化的 AR 设备,如翻译眼镜,可能会率先在某些特定场景得到应用。
苹果的 Vision Pro 混合现实设备,则展示了沉浸式多模态交互的巨大潜力。它将虚拟内容与真实环境无缝融合,用户可以通过眼球追踪、手势控制等方式与虚拟内容自然互动。这种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将开启全新的应用场景,如虚拟办公、远程协作、沉浸式学习等。
■ 真实交互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与大语言模型的融合,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智能化的服务型机器人进入消费级市场。它们可以通过对话、手势、触觉等多种方式与人互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将是一种全新的、超越传统图形界面的人机交互形式。
类人型机器人如 Figure,则让人机交互更近一步,向着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演进。这些机器人搭载了先进的 AI 系统,能够通过对话、表情、肢体语言等方式与人互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走入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的助手、伙伴,甚至是朋友。
人机交互和 UI 设计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早期的拟物化设计,到扁平化设计,再到如今 AI 驱动的智能交互,设计风格和交互模式的每一次演进,都映射了技术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变迁。新兴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人与机器的关系。
GUI 曾经是人机交互的一大突破,但在 AI 时代,传统的图形界面正在让位于更自然、更智能的交互方式。语音、视觉、手势等多模态交互,将人类的感官和行为与机器的认知能力无缝连接。
与此同时,设计师的角色也在发生转变。从视觉传达者,到体验塑造者,再到产品决策者,设计师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他们需要拥抱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从"造物者"蜕变为"智能助手"的设计师。未来,设计师将与 AI 携手,共同探索人机共生的无限可能。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时代。不变的,是设计以人为本的初心;不变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优网科技秉承"专业团队、品质服务" 的经营理念,诚信务实的服务了近万家客户,成为众多世界500强、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
优网科技成立于2001年,擅长网站建设、网站与各类业务系统深度整合,致力于提供完善的企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优网科技提供PC端网站建设(品牌展示型、官方门户型、营销商务型、电子商务型、信息门户型、DIY体验、720全景展厅及3D虚拟仿真)、移动端应用(手机站、APP开发)、微信定制开发(微信官网、微信商城、企业微信)、微信小程序定制开发等一系列互联网应用服务。